跨越时空的旋律:段志远父子的冼星海情缘

2024-08-02 16:29   来源: 互联网

7月24日,乌鲁木齐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灿烂,并荡漾了段尚明的心。2024年,在这个万千高考学子翘首以盼的日子里,当他终于收到星海音乐学院录取通知书时,就在那一瞬间,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那是梦想照进现实的泪光。

  父亲的心在激动中颤抖,当他再次确认眼前的录取通知书的真实而不是在梦中的时候,他的眼眶瞬间泛红了,随即两人相拥而泣,那是多年辛勤与坚持的释放,更是对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先生“音乐救国”精神文化的传承与执着。

  这一刻,不仅标志着段尚明音乐旅程的新起点,更是父子俩共续冼星海音乐精神文化的决心与承诺。在星海音乐学院这片沃土上,段尚明将用音符编织梦想,以音乐为笔,谱写属于自己的星海文化传承乐章。

段志远父子在星海音乐学院合影留念

  先驱之路,筑梦新疆

  在中国辽阔无垠的西部边陲,新疆,那片被壮丽山川环抱的神秘之地,隐藏着无数英勇开拓者的传奇篇章。其中,段泽民之名,犹如他亲手雕琢的蜿蜒公路,穿越戈壁荒漠,镌刻在新疆的历史长河之中,坚实而漫长。这位1946年孤身西行的我国公路建设的先驱者之一,以一生之力,诠释了“开拓”二字的壮丽史诗。

  段泽民,一位出身甘肃临洮贫寒之家的工程师,自幼便怀揣着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与对远方世界的深切向往。面对生活的重压与求学的艰辛,他几度徘徊于放弃的边缘。1946年,当抗战胜利、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段泽民以一腔热血和坚定信念,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征途。那里,是他心中未竟的梦想之地,是亟待他以双手和汗水开辟新天地的广阔舞台。

  四十余载春秋更迭,段泽民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毫无保留地倾注于新中国的新疆公路建设之中。从最初的步履维艰,穿越茫茫戈壁,到后来的独库公路横空出世,成为连接南北疆的奇迹之路,他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创造者。他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每一粒尘土都铭记着他的汗水与智慧。在生命的黄昏,他依旧坚守岗位,那份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如同不朽的丰碑,矗立在人们心中。

  1983年,国家授予段泽民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30年)荣誉,这枚沉甸甸的奖章,是对段泽民一生默默奉献的最高赞誉。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无数建设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最高评价和奖励。

  而段泽民的奉献,远不止于公路的延伸。在那漫长的筑路岁月里,他与家人聚少离多,风餐露宿,热爱音乐的他却也在不经意间,为家庭播下了音乐的种子。长子段志远,在这份特殊的家庭氛围中成长,音乐成为了他心灵的港湾,也是他与父亲之间跨越时空的情感桥梁。每当夜深人静,琴声悠扬,那是对父亲无尽思念的寄托,也是对父亲开拓精神的传承与致敬。

  段泽民的一生,是在西部边疆奋斗与奉献的一生,是梦想与坚持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部关于勇气、智慧与爱的传奇。在新疆这片热土上,他的名字,将永远与那些他亲手组织建设的蜿蜒公路一起,被铭记在西部边陲。

段志远父亲段泽民

段泽民(前排右起第6位)在南疆培训少数民族公路建设管理干部。

段泽民荣获国家颁发的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殊荣

  音乐传承,家国情怀

  段志远,一条1.83米的新疆汉子,以他宽广的胸怀赢得大家的尊称——大段,乃新疆文化沃土上一棵根深叶茂的文艺之树,其人生轨迹,是对父辈精神最为绚烂的续写。小学四年级,他因参演冼星海创作的《河边对口曲》而爱上了这个美妙奇幻的音乐世界,不仅铸就了对这位人民音乐家的无限敬仰,更在心田播撒下音乐的璀璨种子。无论是下乡知青的岁月,还是工厂工人的锤炼,生活的风霜非但未能熄灭他心中的音乐之火,反而铸就了他更加坚韧不拔的文艺之魂。

  1979年,他踏入新疆大学中语系的殿堂,毕业后扎根于新疆文联《民族作家》编辑部,数十年如一日,以笔为犁,深耕新疆多元文化之田,用文字编织民族文学的斑斓画卷,更以赤子之心,培育扶持了无数文学新人,并以他的大无畏精神温暖了无数需要支持帮助的灵魂。在乌鲁木齐,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段半城”,赞其影响力之大,情义之深。

  编辑生涯中,他的足迹遍布华夏大地,参与策划并见证了无数文化盛事。从广西《三月三》歌节的欢歌笑语,到西双版纳泼水节的异域风情,再到北京鲁迅文学院的学习深造,每一次经历,都是对他文艺追求的磨砺与升华。

  而音乐,始终是他灵魂深处不灭的火焰。他多年在新疆电视台担任大型晚会策划及撰稿,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尤其是《世界离不开你的笑靥》多次在自治区道德模范表彰会上传唱。他用音符编织梦想,用旋律传递温情,很多佳作成为时代的记忆,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景。

  1993年11月,在单位的一项专案工作中遭遇车祸,造成他身体伤残,后因此于2003年提前退休。然而,退休后的他更是畅游在音乐的海洋中。二十余年来,他始终在参与新疆旅游景区和企业文化宣传片的策划宣传及歌词创作。为乌鲁木齐、新疆党校、兵团、克拉玛依油田、西北石油局、“亚心”、吐鲁番、那拉提、天山天池、库木塔格沙漠、喀什、泽普、喀纳斯、伊犁、霍城薰衣草等许多景区撰写了百余首宣传片歌词和诸多校歌。

  正是在他退休那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与《新疆铁道报》社记者李德军的交谈中,他得知了哈萨克斯坦有一个家庭“冼星海纪念馆”,这成为他追寻音乐梦想的新起点。他当即决定去哈萨克斯坦了解这个家庭纪念馆。

  段志远(左2)与夏力哈尔(左1)在哈萨克斯坦采访《冼星海的小提琴》作曲白彦洪诺夫(右1)、小提琴演奏家古丽加(女)。

  历经两年的艰难跋涉,段志远先后两次自费前往哈萨克斯坦和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执着地追寻着冼星海曾经的足迹。在阿拉木图的家庭纪念馆、在库斯塔奈的音乐馆、在阿拉木图音乐学院的访谈……每一次探访,都是对冼星海音乐精神的深刻领悟,也是对自己音乐梦想的又一次冼礼。

  四处追寻,只为星海

  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家庭纪念馆里,他从馆长拜克达莫娃那里了解到冼星海在阿拉木图的生活经历和感人故事。拜克达莫娃告诉段志远,1999年11月,阿拉木图市将市内一条与拜克达莫夫街平行的弗拉基米尔大街更名为“冼星海大街”,碑上镌刻着“谨以纪念中国杰出作曲家,中哈友谊及文化交流使者冼星海”。

  在阿拉木图多地拍摄后,段志远又前往千里之外的库斯塔奈,冼星海当年在此担任库斯塔奈音乐馆的艺术指导。在这里,冼星海搜集整理了不少哈萨克民间音乐,汲取了丰厚的创作养分,迸发出了创作灵感与激情,创作出了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演出后引起巨大社会反响和赞誉,用音乐为中哈友谊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印记。

  在这里,段志远从年逾八旬卡拉莎什那里了解到:她22岁时认识的冼星海,那时她的丈夫叶谢托夫在库斯坦奈音乐馆当馆长,冼星海被邀请作艺术指导。那时的条件十分艰苦,冼星海住在十月大街44号旅馆,在那里招收演员、排练演出。她的家也在这条街上。

  卡拉莎什告诉他:“有一天我的丈夫告诉我冼星海病了,让我去看望一下,我去旅馆看望了冼星海,问他怎么了,冼星海说‘玛力克妈妈,我不太好。’我就去找来医生,医生看后给他开了药,当时我看他的房子很冷,就回家和丈夫商量把冼星海接到了我们家住,我母亲也让冼星海到家里来住,说家里又不是一个人吃饭,冼星海在我家住了一个半月,她叫我小妈妈,叫我的母亲大妈妈。"

  “在家里,我妈妈把冼星海叫‘胡安’,这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是‘高兴’。虽然那时生活艰苦,但我们家里的气氛很好,常常是阔科依什巴耶夫、安勒江那耶夫二人弹冬不拉,吉娜和冼星海唱汉语歌,有时候冼星海拉小提琴。冼星海演出穿的衣服,我妈妈不让拿到洗衣店去,我妈妈自己给他洗,领口破了,我妈妈给他补了。后来他回旅馆后又生病了,我们去看他,他说他睡不着觉,不停的咳嗽。我们又把他接回家中住了一段时间。记得冼星海抱着我的母亲说‘我永远报答不了你们的救命之恩’。在库斯坦奈,冼星海先后在我家住了3个月,我母亲把他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冼星海说‘将来我一定领你们去中国的黄河边看看,等我的黄河大合唱的曲谱书出来以后,我会送你们一本’。”

  ……等等这些故事,无不感染着寻迹冼星海的段志远。

  在哈萨克斯坦国立阿拉木图库勒曼加兹音乐学院,段志远采访了回族作曲家白彦洪诺夫并录制了他创作的小提琴曲《冼星海的小提琴》,乐曲中不时出现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旋律片断。白彦洪诺夫还介绍了他创作这首音乐作品的缘由和对冼星海的评价。

  令人欣慰的是,段志远摄录的这首作品的演奏者正是库斯塔奈音乐馆馆长的儿媳古勒加玛丽。为了能保存珍藏冼星海创作的音乐作品,应段志远请求,热心的白彦洪诺夫特地为他复制了冼星海创作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的总谱和哈萨克斯坦乐团演奏的录音。

  从阿拉木图回国后,段志远通过多方联糸,找到了家住杭州的冼星海女儿冼妮娜,并前往杭州拍摄。然后辗转北京、上海、广州、番禺等地拍摄了大量有关冼星海足迹的素材。

  2005年6月13日,在纪念冼星海诞辰10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之际,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段志远拍摄制作的纪录片《遥忆星海》,首次让国内观众了解到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这段往事。

  2018年,段志远接受中央电视台10套新闻周刊《丝路星海》剧组采访,并提供了相关音视频资料,讲述了自己拍摄纪录片的经历和冼星海在阿拉木图的故事,让更多中国观众了解了冼星海在那段艰难岁月中与哈萨克族人民同患难的真实经历,为中哈文化交流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后这些年来,段志远一直四处奔波,呼吁在新疆建立冼星海纪念馆,让冼星海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重现,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弘扬冼星海的国际主义精神,让更多人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他感慨万千地说:“冼星海在生命最后岁月创作的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阿曼盖尔德》《满江红》《牧马词》《敕勒歌》《歼灭》《中国狂想曲》等等作品,是他留给中哈人民,乃至人类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哈友谊的永恒见证!”

  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冼星海作为中哈友谊的文化使者,越来越显出这段鲜活历史资料的弥足珍贵。

  段志远的音乐情怀,如同薪火相传,照亮了家族的未来。这位会弹钢琴、能拉手风琴和小提琴及新疆民族乐器的多面手,在他的引领下,家中姊妹七人皆与音乐结缘,共同奏响了家族的音乐华章。《保卫黄河》等冼星海创作的音乐旋律,不仅经常在段家举办的“家庭音乐会”中回荡,更成为了他们共同的家国情怀与音乐梦想的见证。段志远对音乐与文学不懈追求和热爱,更是对冼星海精神深刻传承的生动写照。

段志远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采访”冼星海纪念馆“馆长拜克达莫娃。

段志远(左2)与冼星海女儿冼妮娜(左1)看望追寻星海足迹的夏力哈尔。

  星海新章,梦想启航

  段志远的执着,犹如璀璨星辰,不仅点亮了自我灵魂的深处,更以温柔而坚定的光芒,悄然播撒于下一代的心田。其子段尚明,自幼沐浴在父亲讲述的冼星海壮丽乐章中,钢琴弹奏更是成为他从小就十分热爱的一件事情,心间悄然萌芽了一颗对音乐无尽向往的种子。

  岁月悠悠,转瞬之间,段尚明已成长为一个高1.93米的英姿勃发的青年。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对音乐拥有了一种近乎本能的共鸣与领悟。每当《保卫黄河》的激昂旋律在家里或其他什么场所响起,他的胸膛中便会激荡起难以名状的热血与荣耀,情不自禁地就要一起引吭高歌,那是对先辈精神的共鸣,也是对音乐梦想的深情呼唤。

  他立下鸿鹄之志,誓将踏入星海音乐学院的殿堂,不仅为了个人的音乐之旅,更是为了将这份源自血脉的热爱与传承,化作不朽的旋律,响彻天际。段尚明的每一步坚持与汗水,都是对父亲信念的崇高致敬,也是对冼星海音乐灵魂最纯粹的守望。

  2024年的艺考,成为了他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要试炼。面对众多音乐学府的橄榄枝,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那条最为崎岖却也最为光辉的道路——星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专业。这一抉择,彰显了他对音乐才华的自信,更是对父亲未竟梦想的勇敢接力,以及对冼星海音乐精神的不懈追求。

  备考之路,布满荆棘,段尚明却以超乎常人的毅力与汗水,一步步攀登。他深知,艺术的巅峰从无捷径,唯有持之以恒的奋斗,方能触及那最耀眼的星光。每当夜深,星河低垂,他总会忆起父亲远赴哈萨克斯坦,追寻冼星海足迹的身影,那份坚定与热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引领他前行。

  终于,以从小萌动立志到经过十几年的辛勤耕耘,最终换来了星海音乐学院录取的橄榄枝。那一刻,父子俩紧紧相拥,泪水与笑容交织,是喜悦,更是对过往努力的最好证明。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共同愿景:在星海音乐学院这片圣地的沃土上,共同携手探索音乐的浩瀚宇宙,用指尖跳跃的每一个音符,编织家族与冼星海之间的不解情缘。

  段家三代人的故事,如同一曲跨越时空的交响乐,诉说着音乐、文学与梦想的人生篇章。他们不仅诠释了艺术的真谛与力量,更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文化启迪。

  展望未来,我们满怀期待,愿段尚明能在星海音乐学院的舞台上,继续传承与发扬冼星海的音乐精神,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时,段家人的故事也将激励着无数青年,勇于追寻心中的热爱与梦想,为新疆乃至全国的文艺事业添砖加瓦,共绘美好未来。

  2017年,冼星海女儿冼妮娜赠送段尚明《黄河大合唱》图书并激励学业有成。

段尚明收到由星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邓国安亲自签发的录取通知书

  延伸阅读

  【冼星海】冼星海(1905—1945),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享有“人民音乐家”之誉。青年时期,先后入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院。1929年赴法国巴黎留学。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的《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等被广为传唱。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不朽名作,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1945年因病在莫斯科逝世。冼星海一生都在用用红色信仰谱写不朽乐章,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星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等音乐专业学府,孕育了冼星海、萧友梅、马思聪、李凌等一批引领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潮流的杰出音乐家。星海音乐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32年由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先驱马思聪、陈洪先生创办的广州音乐院;1985年12月,为纪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

  【段志远简介】段志远,新疆文联资深编辑、诗人,中共党员。他自新疆大学毕业后,深耕《民族作家》编辑部,创办《民族文学刊授院》,培养文学新秀。退休后,他倾注心血于“遥忆星海”纪录片,纪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百年诞辰。冼星海,这位以《黄河大合唱》等作品激励民族精神的作曲家,其音乐精神在段志远的作品中得以传承。纪录片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中央电视台对其进行报道,广受好评。

  长期以来,段志远以笔为媒,传承文化,弘扬精神,为新疆的文化事业和旅游发展默默奉献,展现了一位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不仅限于文学创作与编辑,更是一位文化使者。他参与多项国内外文化活动,为新疆及内地文化交流贡献力量。同时,他还为新疆多地旅游景区撰写宣传词,为企业文化宣传片策划宣传,作品遍布天山南北。(蒋万全)


责任编辑:刘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时尚先锋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